热点评!西安:“六个打造”赋能千年古都逐梦新时代 “承古启今”蓄力发展新格局
央广网西安1月12日消息(记者王祎萍见习记者侯凯奇)“悠悠古今多少事,诸君且看长安城”。这里是陕西西安,古称长安,一座拥有千年建城史的城市。新时代的印记穿过这座古老的城市,留下了数不清的辉煌。如今站在历史的起点,这座城市追光不弃,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相关资料图)
近日,由西安市委网信办、央广网陕西频道联合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新征程,遇见新西安”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火热开展。记者来到街头巷尾、企业生产一线、学校景区等,在多角度的现场采访中为您讲述西安发展的新成效、好故事。
办民生实事绘就城市宜居暖色调
寒冬时节,位于长安区韦曲街道的崔家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里却暖意浓浓。走进热气蒸腾的老年餐厅,随着炒菜师傅熟练地翻搅、颠勺、出锅,一道道香气四溢的饭菜端上了老年人的餐桌。
“我们几个老伙伴每天都在这里吃饭,饭菜很实惠,也很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老人王东爱说,自从有了老年餐厅,生活的幸福感直线上升。
崔家营社区老年餐厅(央广网发长安区委网信办供图)
崔家营社区是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200余人。为解决老人们的吃饭难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办了老年餐厅,仅需10元就可以吃到不重样的一日三餐。自开业以来,每天都有许多老人来此就餐,社区内的年轻人也对这里的饭菜十分认可。
除提供就餐外,该中心还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买、配餐送餐等服务,同时提供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专项服务,切实为老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让他们的闲暇时光更加充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好“一老一小”的需求,体现着一座城市的责任与温情。西安市深入抓好“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学有所教。
“学校的事一定要保质保量,天气寒冷大家加油干,做出精品工程。”日前,西安市经开区第七小学分部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已进入二次结构和机电安装施工阶段。据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分部建成后,可提供810个学位,将进一步方便周边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为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西安持续在全市全面推广实施“名校+”政策,充分发挥名校的品牌示范引领和直接带动作用,重点提升“+校”的内涵和品质。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紧密型“名校+”共同体928个、教育集团101个,惠及学生120余万人。
2023年1月10日,《西安市推进“一老一小”工作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西安市将推进养老托育服务普惠化、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符合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具有西安特色的养老托育服务制度成熟定型,高质量的养老托育行业管理全面覆盖,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更加充分,实现老年人幸福安康、老有颐养,婴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推窗见绿、出门遇景感受幸福的“绿”动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是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基础。随着一批口袋公园、城市绿道与广场的相继落地,如今在西安,城市推门见绿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道路越来越美了,城市的管护水平越来越好了。看着街道一天天变好心里很舒坦。”提起这几年西安的城市变化,家住浐灞生态区的李晓慧满是欣喜。她家所在的世博大道近期也被西安市城管部门评为了西安市最佳路段。
浐灞生态区城市风光(央广网记者张伟摄)
一座品质城市的打造,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2022年7月起,西安市深入推进“城市清洁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最佳路段评选活动,并以此为契机促使街道面貌整体改善,为市民群众创造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
有好生态,候鸟才如约归,它们最会挑地方。“这两年浐灞这边候鸟种类越来越多,绿化设施也越来越丰富,这可是我们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呀。”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里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感叹这个绝佳的摄影胜地。
“随着环境的改善,秦岭里面越来越能拍到好片子了。”西安网民皮皮鲁的朋友圈经常会晒出各种秦岭的美丽照片和航拍视频。随着秦岭生态环境逐步由“浅绿”变为“深绿”,山中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也在持续改善。
城美了,人的心情也美了。近年来,西安市民经常会被朋友圈里分享的“蓝朋友”“漫画云”惊艳。一幅幅生态美景的背后,是西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山水之间建设生态之城的决心和勇于探索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期间,西安市将聚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主线,实施治水项目187个,打造“幸福河湖”,系统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支撑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文旅赋能、承古启新展现一个新“长安”
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丰厚的文化积淀赋予了这座古城多样的文化遗存。诸多丰富的文物古迹怎么保护,如何让其焕发生机,这是西安需要探索的大课题。
近日,央广网新春走基层报道组在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采访时,发现这里征集了一批游客作为“体验官”,大家可以选择化身张骞、霍去病、卫子夫等自己青睐的玩家身份,开启一段“穿越”大汉之旅。拓片、造纸、解鲁班锁、纺线……在充满趣味的互动体验中,体验官们仿佛回到汉朝,一睹当时的繁荣兴盛。
原来,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巍巍汉史,未央宫遗址公园首开全国先例,以大遗址为场景全新打造了《汉宫纪》这一汉文化沉浸式主题体验活动。
体验官们正在未央宫遗址体验汉朝纺线活动(央广网发景区供图)
“除了体验手工制作,还有射箭、蹴鞠、毽子、蹶张、秋千、投壶等丰富多彩的汉风运动。”西安汉长安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文保旅游部部长李毅介绍道,“此外,景区利用3D、元宇宙等现代科技技术,来展现和复现张骞出使西域等汉朝历史上的一些场景,让大家在虚拟的场景中走进历史、触摸历史,切身感受汉宫、汉风、汉韵、汉文化。”
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承担着弘扬史前文明与人类寻根溯源的重任,在传递文明价值理念、文化源脉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西安半坡博物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多次到省外,或者联合省内多所学校开展文化宣传活动,通过情景再现、小课堂、讲座、考古实践等形式,让公众更好地感受、了解史前文化。”在半坡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朱振华看来,新时代应该让文物更好地焕发新的生机。
目前,西安已形成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汉杜陵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西市遗址等为代表的大遗址保护“西安模式”。三学街、书院门等历史文化街区盘活了各类文物建筑、工业遗产等资源,助力把文物的保护传承融入到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当中。
“我们一直坚持统筹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推动形成保护和利用的良性循环,让历史文物遗产在高质量保护中充分展现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王菲表示。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让独具魅力的文化焕发更大价值,西安正在探索中不断刷新答卷。
最新上榜文旅部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名单的“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区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该项目以构建“一轴·两市·三核·四区·五内街”的街区整体格局,打造室内外盛唐文化主题风貌。
在这里,游客由一个旁观者变为深度体验的参与者,着唐装、品唐食,身临其境地做一回“唐潮人”,在这场唐朝之旅中,感受唐朝,爱上西安。
从钟楼、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永兴坊等城市打卡地的风靡,到老菜场、易俗社文化街区、长安十二时辰等定位多元、形态各异的商业街区的亮相,西安为消费者提供沉浸体验、文化享受的同时,也为本土文旅产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亦是西安文旅产业招商引资,强链补链延链的无形资产。
未来,西安将坚持项目带动,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一批高等级景区和一批文旅综合体项目。到2025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将达到950家,博物馆达到172家,国际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
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改善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在西安高新区,“硬科技”不仅成为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更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目前,这里已集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81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7个、国际化平台37家;培育出雏鹰企业1165家、瞪羚企业214家、独角兽企业2家,以铂力特、巨子生物等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已然成为高新区构建硬科技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高新区取得的成果,是西安市城市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的典型缩影。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在西安高新区揭牌开业;秦创原科创母基金、春种基金、硬科技基金等17只基金先后落户总窗口,规模超过百亿元;以国家中小企业投资基金西安子基金为代表的一批创新投资基金,投资硬科技企业发展……截至目前,西安市科技金融服务企业372家次、贷款17.2亿元,同比增长24%和13.6%。
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在西安高新区揭牌开业(央广网发西安高新区供图)
种好梧桐树,方引凤凰来。良好的产业配套和营商环境是硬科技在西安蓬勃兴起的关键所在。
西安市多措并举,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例如,印发《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全面推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全市政府采购、产股权交易、土地交易实现100%“不见面”在线交易;聚焦招商项目落地、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服务窗口能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提升、助企纾困政策兑现等领域不断发力,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让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加。
目前,西安市、区县(开发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全市95.93%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
扬帆远航风正劲,砥砺前行正当时。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破题之年。西安将继续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紧扣全市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以高质量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高城市能级品质、彰显千年古都独特魅力……千年古都,逐梦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