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察:白鹿原上的编灯人
来源:新华社 • 2023-02-07 11:57:07
王学坤在编织竹篾灯笼(2月4日摄)。
(资料图)
西安东郊白鹿原上的孙家沟是远近闻名的“灯笼村”,300多年来这里家家户户都会编织竹篾灯笼。依照关中“送灯”的民俗,每逢正月,红彤彤的灯笼便点亮了白鹿原的沟沟峁峁,成为白鹿原上独特的文化符号。
今年82岁的王学坤自幼跟随父辈学编灯笼。制作一个小巧的“火葫芦”灯笼要14道流程,工艺繁复,费时费力,但王学坤做起来得心应手。2007年,他所掌握的“竹篾子灯笼编织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孙家沟村只有不到10位艺人坚持手工编灯。为满足市场需求,王学坤除了编织传统的灯笼,还自制竹篮、竹农具、竹制小工艺品等,不仅在乡村市集广受欢迎,还被大量收购销往临潼、富平一带。
面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困境,近年来,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王学坤成立了“竹篾子灯笼纺织技艺传习所”,并多次参加公益非遗文化展演,让古老的竹韵灯影焕发崭新的魅力。
新华社发(邹竞一摄)
王学坤整理制作好的“火葫芦”灯笼(2月4日摄)。新华社发(邹竞一摄)
王学坤在编织竹篾灯笼(2月4日摄)。新华社发(邹竞一摄)
王学坤(左)编完灯笼后与家人交流(2月4日摄)。新华社发(邹竞一摄)
王学坤在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上的非遗基地展位编织竹篾灯笼(2月4日摄)。新华社发(邹竞一摄)
王学坤在编织竹篾灯笼(2月4日摄)。新华社发(邹竞一摄)
王学坤在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上的非遗基地展位销售竹篾灯笼(2月4日摄)。新华社发(邹竞一摄)
王学坤展示编织竹篾灯笼时的“破篾”技艺(2月4日摄)。新华社发(邹竞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