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贷降息”套路多,风险防范要做好
“违规转贷”套路还原
小张收到某中介电话,称可以把房货“转”成经营贷来降低利息,经营贷利率基本在3.7%左右,比小张5.5%的房贷利率要低得多,像小张20年100万的房贷可以省23万利息,中介会给小张借“过桥资金”来还房货,再帮小张办理相关资料在银行申请经营贷,最后用经营贷资金去还中介的“过桥资金”,中介表示这个流程10天左右就能完成,所以他们给小张的借款按日计息也只有几千元,服务费按经营贷款审批金额的2%收取,再加上一点手续费,非常划算。小张十分心动,立刻留了信息并用“过桥资金”去还了房贷,但是经营货审批并未通过,中介表示除了收取2万元服务费、2万元手续费以外,因小张无法在短时间内偿还“过桥资金”,按照5年还款时间来算,日利息需涨至万分之五。合算下来,需要给中介偿还的利息和各项费用总金额已达95万,已远远多于自己原先房贷总利息65万,小张在5年内根本无力偿还,一段时间后,自己和家人被不明人员频繁进行暴力催收,生活苦不堪言。
(资料图片)
“违规转贷”套路剖析
案例中,不法中介以“转贷降息”的噱头吸引小张,并以“过桥资金”名义诱导小张在中介处进行贷款,再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违法手段申请经营贷款。而申请经营贷需要一定的时间,中介会借此时间空档来收 取贷款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项费用,如果小张经营贷审批未通过,不法中介会要求小张偿还较高的贷款利息,同时,小张在中介留存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出售、冒用,甚至交由第三方公司进行暴力催收,得不偿失。
看似蜜糖,实为砒箱—— “违规转贷”风险提示:
虚假材料不可取,违法犯罪须负责
不法中介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虚假材料在银行申请经营贷款,是违反相关监管法律法规的,甚至涉嫌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贷款,严重情况贷款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货款用途需合规,违约失信需承担
根据相关监管规定及银行贷款合同约定,经营贷须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周转,不得违规用于购房、结清房款、偿还其他渠道垫付的房款等。若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会存在被银行提前收回经营性贷款的风险。若借款人无稳定的资金来源,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本金,不仅需要承担高额的违约利息成本,还将影响其个人征信记录。
过桥资金有猫腻 ,财产损失难追回
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中,如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提前还款需支付违约金的,消费者将承担违约成本。不法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 一般会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最终,消费者“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超过银行正常房贷息费水平。部分不法中介在消费者贷款后,还会通过各种手段诱骗借款人的贷款资金,使借款人陷入钱贷两空的境地。
信息安全无保障,个人隐私被泄露
不法中介进行违规“转贷”时,通常会向消费者索要身份证、银行账户、家庭成员及住址、财产情况等个人敏感信息。部分不法中介会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消费者个人敏感信息进行非法使用、向他人泄露或出售谋利,严重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在此进行温馨提示广大消费者需谨记
风险意识需增强
违规“转贷”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隐患、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消费者需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落人骗局陷阱。
机构选择眼擦亮
消费者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办理贷款、还贷业务,不轻信来源不明的电话、网络贷款信息。警惕不法中介“转贷”诱导,认清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的诸多风险及不良后果,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合同内容认真看
与机构签订合同时,需留意合同约定的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信息,确保自己清楚知晓后再进行签订,维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失。
信息安全要设防
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向机构提供个人信息资料时,需了解该机构的资质是否正规,了解其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目的和用途是否合法正当,同时,切勿要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机构代办业务,谨防个人信息被泄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