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设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乡村
为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7月10日,以“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为主题的西安市2023年第二季度乡村建设现场观摩培训会在阎良区举办,持续推动西安市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大会集中观摩交流了阎良区滨河村、康桥村、东丁村、北冯村等乡村建设经验做法,通报了全市乡村建设以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进展情况,阎良区、灞桥区杜陵村、鄠邑区王坊村、中民燃气公司分别围绕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天然气到村入户等工作做了交流发言。
(资料图)
现场观摩:村庄建设“各有特色”
村民们在阎良区新兴街道滨河村文化活动中心制作手工艺品。
观摩组首先来到地处石川河畔的新兴街道滨河村,深入村党群服务中心详细了解32项村民代办服务,认真查阅村情民情图,依次走进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厅、文化讲堂、健康科普讲堂、幸福院、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台球室、亲子游乐园、笼式篮球场等功能室,并深入村民家中感受滨河村民的“和美”生活。近年来,滨河村依托石川河综合治理,在整治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优化阵地服务功能,做实基层治理上下功夫、出实招,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人居环境“红旗村”。“真正做到了空间利用节约化、多样化!”观摩组如是点评。
阎良区关山街道康桥村干净优美、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
七月的“古韵康桥”,村道通达顺畅、民居整齐划一、农耕体验园建在家门口,烈日映照下的关山街道康桥村白墙灰檐尤为朗清。观摩组听取了康桥村近年发展情况,实地观摩道路、供暖、供气、污水处理厂、气象站等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改造情况,了解村内医院、学校、银行、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设施发展情况,详细了解村庄“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动公共服务提标、推动生态环境提质、推动基层治理提效、推动产业发展提速”五大途径,深入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康桥“美丽蝶变”的始末。
来到“枣影东丁”,此时的相枣林,细密的枣叶间透出一颗颗小枣果。一枝枝苍翠遒劲的枣枝与树下的茵草相映成趣。观摩组头戴草帽,漫步枣林,跟着东丁村老书记的步伐,了解相枣发展的由来,以及东丁村近年来围绕相枣文化开展的系列旅游观光活动。东丁民宿古朴而幽静,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观摩组对东丁村依托乡村建设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做法予以高度肯定。
在“甜蜜北冯”,观摩组首先详细了解北冯村以“1+1+4”为思路,以村内秦龙乳业、数字化日光温室智能大棚、相枣林、樱桃采摘园等为依托,通过乡村旅游辐射带动一产、二产持续创收的“三产”融合发展情况。观摩组走进阎良甜瓜主题文化馆,依次参观序厅、文化厅、产业厅、文旅厅、科普厅、尾厅,了解阎良甜瓜在品质提升、生产技术、产业发展、合作品牌、推广销售等方面的情况,对“北冯特色”乡村振兴道路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现场部署: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
实地观摩之后,现场会议在阎良区北冯村召开,大会就全市乡村建设和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西安市紧紧围绕“建设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乡村”工作目标,明确“两带五片区”总体布局,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深入实践探索,创新开展“双百行动”,建立专项任务责任制、清单管理制、项目管理制等工作机制,推动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议强调,要树牢一流意识、坚持更高标准、当好样板标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把准目标、突出重点、细化举措,切实补短板、强弱项,让广大农民“就地”过上高品质现代化的农村生活。要聚焦薄弱环节抓落实,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倾斜力度,全力推动城乡互联互通、提质提效、共建共享。要聚焦做优环境抓落实,持续做好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厕所管护、环境绿化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要聚焦质效提升抓落实,持续加大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力度,增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要聚焦氛围营造抓落实,大力总结宣传乡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浓厚氛围。
会议强调,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落实全省示范创建工作,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以项目为牵引推动乡村建设,统筹衔接资金和行业部门专项资金,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主,建好用好乡村建设项目库。
记者从会上获悉,根据今年6月,西安市制定出台的《2023年度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所形成《2023年乡村建设任务清单》,今年全年西安市将打造不少于30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
关键词: